尊敬的领导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“遥思端午情,不负少年志”。
仲夏端午,粽香四溢,屈原的故事仍在我们的心头回荡。千百年来,屈原忧民爱国、坚持真理、宁溘死也不屈的精神,穿越时空涤荡人心,渐渐汇聚成中华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。所以,端午节已然成为传承屈原精神、激发爱国情感、鼓舞青年奋斗的独特载体。
据说,南朝梁代的吴均,最早将端午节与屈原联系在一起。他在《续齐谐记》中记载:“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,而楚人哀之,至此日,以竹筒贮米,投水以祭之。”屈原为国灭而殒身,楚人哀悼他,在汨罗江上泛着竹筏,四处寻觅无果,却形成了后来赛龙舟的习俗;楚人爱怜他,为了不让江中鱼蟹啃噬他的躯体,投入竹筒糯米,却形成了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。“斯人已去,殁而不朽”。千古流传的故事里,屈原以殒身不恤的决绝,感动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。
屈原的故事,给端午节注入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。“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,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”,国家复兴、民族复兴,是屈原反复表达的政治志向。他心系国家,竭力勤勉地发挥才能;既能“与王图议国事”,又能“接遇宾客,应对诸侯”;他对内主张变法图强、对外联齐抗秦,甘心做给君王引路、推动国家发展的栋梁!纵然后来的他“信而见疑、忠而被谤”、并一再遭受贬谪;但面对政治理想的幻灭,他也若梅骨不折、绝不向奸佞之人妥协,他也步履坚定、绝不做挂他国相印的可为之臣;而是选择溘死汨罗江、以身许国。司马迁笔下的屈原,堪称国士,“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”。他那甘做国家栋梁者的赤诚丹心和铮铮铁骨,也由此深深影响了无数为国家而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!
屈原的品格,跨越千年,像一束永恒的光,勉励着无数执着追求的中华儿女。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”,他坚持真理、追求高尚、勇于探索,哪怕他遇到重重阻挠,哪怕在这偌大天地间无人与之惺惺相惜,屈原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人生选择,也从未放弃过自己所恪守的人生信条。他反而以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来激励自己,像一位永不屈服的战士,义无反顾地追逐理想、直面现实惨淡。我辈遥思这位曾在汨罗江畔“披发行吟、颜色憔悴、形容枯槁”的老人,遥想这位为坚守正义、捍卫崇高一生的孤勇者,当不免心生敬畏、满含怀念;敬畏这中华民族的脊梁,怀念这高尚圣洁的伟人,给予后人坚守信念、执着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!
高山无声、绿水长流;汨罗江畔,龙舟争渡。屈原的故事、屈原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无限地赓续绵延。弦歌不辍,火种永存。新时代青少年们也拥有先辈那般不顾一切的冲劲儿、去为梦想勇敢奋斗,并努力拉近人生梦想与报效祖国的距离。那些迈出高考考场的意气风发者,他们中有愿意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,用青春的智慧去浇灌满园桃李。他们中有心怀群体与众生的勇猛精进者,誓要将满腔热情奉献给广大人民。他们中有愿意为推动性别平权和维护国家尊严的侠之大者,誓要将人生境界扩展至无限可能。而高一高二的同学们,张满年轻的风帆,去无畏地乘风破浪吧!让我们把对人生梦想的渴望,融进困难重重的新阶段学习中,像屈原那般博闻强记、朝夕修身!让我们把少年的一腔孤勇、满腹热情,化作让人生有为的不竭奋斗之力,不负少年志,不负时代使命!
上一条: 2023年春学期第19周 国旗下讲话 单县二中副校长 徐峰
下一条: 没有了 |
返回列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