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怀感动之心,常为感恩之行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
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 “常怀感动之心,常为感恩之行”。
居里夫人说过“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,都应该饮水思源,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。”知恩图报,善莫大焉。
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,是做人的起码修养,也是人之常情。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,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,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,道德水准滑坡。对广大青少年来说,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,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、自理意识、自遵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。
感恩是一种品德,是一种思想境界。可是,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,有些人的感恩之心似乎也在慢慢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抱怨。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,我们却抱怨他们过于唠叨;交到了真心相待的知己,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朋友;拥有了舒适的学习环境,却抱怨学习生活的枯燥无味……由于抱怨太多,我们忘记了感恩。
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,这是花儿的感恩。乌鸟私情,愿乞终养,这是鸟儿的感恩。衔环结草,以报恩德这是人类的感恩。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,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。
“鸦有反哺之孝,羊有跪乳之恩”感恩自己的父母。感念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,感念父母的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。对父母以及长辈多一份体贴、多一份关怀、多一句问候,尽孝心、重人伦、报亲情。我们不仅要常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帮父母分忧,更要关爱父母的健康,铭记父母的叮咛,理解父母的苦心,这是在践行着感恩。
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感恩老师对我们的启迪和成长的帮助,感恩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诲。从懵懂到成人,是老师教给我们成长的知识,让我们知道做人的道理,人生的方向和活着的意义。课堂上,你在专心地听讲;下课后,遵守纪律,擦净黑板;放学了,向老师招招手,说上一句“老师再见”,这就是对老师的感恩。也是触手可及的感恩。
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感恩也是对祖国的责任。从周恩来为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满清热情,到习近平“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”的无线赤诚;从金晶为保护残奥火炬的果断勇敢,到我们为祖国强盛而发奋学习的决心,这是对祖国的感恩。
同学们,如果你心存感恩,当你因没有履行学生的职责而受到老师的批评时,就不会心生反感,因为你知道,老师是真心帮助你;如果你心存感恩,放学时也不会在校外逗留,因为你知道,要按时回家,家人在焦急地等你;如果你心存感恩,当同学间有了矛盾,哪怕你再委屈,也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,而不是大打出手,因为你知道,同学不是敌人,要珍惜这份友情;如果你心存感恩,当你要钻纪律的空子时,就会自觉约束自己,因为你知道,集体的荣誉要靠每个成员来维护。
怀着一颗感恩的心,去看待父母,看待老师,看待亲朋好友,看待这个社会,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,放开你的胸怀,让感恩洗涤你心灵的尘埃。常怀感动之心,常为感恩之行,学会热爱生活,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,也会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。
我的分享就到这里,谢谢大家!
政教处副主任张清波进行“一周概述”
高二25班黄贤龙同学国旗下领誓
升旗现场
上一条: 2017年秋学期第十六周国旗下讲话 教师代表 司世合
下一条: 2017年秋学期第十四周国旗下讲话 教师代表 周非非 |
返回列表 |